当亲人被关进看守所,家属的心无疑被紧紧揪住。看守所,这个特殊的临时住所,关押着等待审判或服刑的在押人员。那么,亲人究竟有哪些方式能从看守所出来呢?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第一种方式是取保候审。根据法律规定,对于未被逮捕或需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,若能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,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叫随到,司法机关可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羁押。通常,若在刑拘三十七天内成功取保,办案民警会直接从看守所接人办理手续,家属只需在派出所或公安局外等候即可。但取保候审需满足一定条件,且期间要遵守相关规定,如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。
第二种方式是判缓刑。缓刑是针对已构成犯罪的行为人,先行宣告定罪但暂不执行刑罚。若在押人员被法院判处缓刑,即便判决未生效,家属也可准备接人。缓刑虽能让人回家,但仍需遵守考察机关的规定,如定期报告活动情况、接受社区矫正等。
第三种方式是服刑结束。看守所里关押的,除了等待审判的人员,还有服刑几个月拘役刑的犯人。当刑期结束,看守所会依据规定办理释放手续,家属便可与亲人团聚。
然而,无论哪种方式,都提醒我们:遵纪守法才是避免此类困境的根本。法律红线不可触碰,否则将付出沉重代价。
若亲人不慎误入歧途,家属切勿轻信“捞人”的谎言。此时,最好的做法是通过写信、会见、亲情通话等方式安抚亲人,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,让他们认识到错误,积极改造,早日回归社会。线上寄信服务为家属提供了便利,省时省力,让家属有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事务。